上海秋冬“速降温”,肾友健康防护指南
发布日期:2025-11-04 作者:肾脏内科 白丽

在上海,“一夜入秋、一日入冬” 的气温骤变已成常态。这种剧烈温差对慢性肾脏病(CKD)患者尤为考验 —— 低温不仅加剧血管收缩引发血压波动,更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,导致血糖异常,最终加重肾脏代谢负担。我院肾内科专家结合临床实践,从四大关键维度为肾友整理实用防护要点:
科学保暖:分层防御阻断感染链
CKD 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,寒冷刺激易引发血管收缩反应。建议采取 “三明治式” 穿衣法:内层选用吸湿排汗材质,中层用羊毛衫等保暖材料,外层搭配防风外套。特别要注意头颈部(占全身散热 40%)、腰部(临近肾脏区域)的防护,外出时建议佩戴围巾、帽子及 N95 口罩。场景提醒:尽量避开早晚低温时段外出,减少密闭公共场所停留。若家中有感冒患者,需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。每日通风优选上午 9-10 点、下午 3-4 点(气温较高时段),单次通风不超过 30 分钟,体弱者可移至其他房间暂避。
精准饮食:“五控” 原则平衡营养
秋冬进补需遵循 “优质低量” 准则,重点把控五大指标:
控盐:每日钠摄入≤5 克(约一啤酒瓶盖),警惕隐形盐(如挂面、话梅、火锅底料)。建议用香菇、柠檬汁等天然风味替代调味品。
控钾:菠菜等含钾较高的绿叶蔬菜建议焯水后再烹调,避免食用香蕉、橙子、桔子等含钾高水果,血透患者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,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降钾药物。
控磷:避免动物内脏、全脂奶酪等高磷食物,避免食用食品添加剂多的零食,肉类建议水煮后弃汤再食用,优先选择鸡蛋白、豆腐等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。
控水:水肿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 = 前日尿量 + 500ml(约 1 瓶矿泉水),可含冰块或者薄荷叶促进唾液分泌来缓解口渴。
控蛋白:非透析患者按每日0.6~0.8g/kg 体重补充(如60kg成人每日约36~48g),优先选择鸡蛋白、脱脂牛奶等优质蛋白。
动态监测:抓住异常预警信号
建议肾友建立 “三监测” 体系:
血压管理:固定晨起服药前及睡前测量,袖带与心脏平齐,目标值 < 130/80mmHg(老年患者可放宽至 < 140/90mmHg)。
血糖调控:糖尿病患者需记录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,避免因天冷减少活动导致血糖飙升。
定期复查:每1-3个月检测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肾功能、电解质等指标,夜尿增多(>2 次 / 晚)、下肢凹陷性水肿、尿量减少或不明原因乏力及时就诊。
适度运动:规律作息养护肾元
推荐 “室内为主、户外为辅” 的运动方案:
最佳时段:选择午后 2-4 点气温较高时,进行八段锦、慢走等低强度运动(每次 30 分钟,每周 5 次)。
睡眠管理:严格遵循 22:00 - 次日 6:00 的生物钟节律,深度睡眠期(凌晨 1-3 点)是肾脏排毒黄金时段,避免熬夜刷剧。
应对季节转换,我院肾内科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竭诚为您服务,提供个性化营养方案及用药指导。记住:做好 “保暖 - 饮食 - 监测 - 作息” 四维管理,就能平稳度过秋冬考验。如有个性化需求,欢迎至门诊二楼肾脏内科诊区咨询。
温馨提示: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治疗方案请以医嘱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