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形的健康威胁——骨质疏松
发布日期:2025-06-27 作者:老年医学科 李志华

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结构破坏,导致骨的脆性增加,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随着人口老龄化,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骨质疏松症和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疾病一样,已经是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,但它也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,因为在骨折发生之前,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。而一旦不慎发生骨折,特别是髋部骨折,后果严重,甚至很多老人会因此产生的并发症丢失生命,所以,骨质疏松性骨折又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骨质疏松的原因
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性别、遗传因素、年龄、生活方式和某些疾病和药物等。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:
1. 性别: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,因为女性尤其是在绝经后5-10年,由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,导致骨质加速流失。
2. 遗传因素: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椎体或髋部骨折病史患者的后代,患骨质疏松症风险明显增加。
3. 年龄:成人骨量的峰值大约在30岁左右,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量逐渐降低,骨密度呈衰退趋势。
4. 生活方式: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、缺少户外运动、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5. 疾病和药物: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,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,也会导致骨质疏松。
骨质疏松的症状
骨质疏松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常常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。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、脊椎和腕部。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身高缩短、驼背和腰背疼痛。
预防和治疗
预防骨质疏松最好从年轻时开始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最大限度增加峰值时的骨量,但如果老年时重视,亡羊补牢,尽可能减少骨的丢失,也为时未晚。
1. 均衡饮食: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。牛奶、深绿色蔬菜和鱼类是良好的钙来源。
2. 定期运动:建议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、跑步和适当的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。
3. 避免不良习惯:戒烟限酒,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入。
4. 定期体检:尤其是高危人群,应完善骨密度检测,及早发现骨质疏松。
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,治疗方法除了生活方式调整还需药物治疗。常用药物有双膦酸盐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降钙素等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结语
关注骨骼健康,从现在开始,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,有效降低骨折风险,不断改善生活质量,创建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。